时 间:2022年1月9日9:00-9:30
报告人:同济大学汤奇荣教授
地 点: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楼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汤奇荣,德国工学博士、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同济大学校务委员。机器人技术与多体系统实验室负责人,智能无人装备团队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及上海市浦江学者获得者,某专用项目专家成员,中国科协机器人智能专委,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组委、群体智能与集群机器人组召集人,国际群体智能大会组委,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多个期刊、会议的编委及审稿人等。主要从事群体智能与集群机器人操控、集群人工智能及其在轨服役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某专用技术在某部测试获两轮优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申请专利40余项,目前其团队有师生60余名。汤奇荣本科毕业于哈工大,保研后进入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年级第1名毕业后赴德国攻读博士,师从冯·米塞斯奖获得者Peter Eberhard教授,以满分获德国博士学位最高等级。之后与多体动力学大师 Werner Schiehlen教授一起工作。目前其团队主要进行群体智能与群体机器人技术、集群搬运装配系统、空间机构多体动力学及挠性振动与抑制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在于紧密结合系统本体、自主开发本体,涉及的机器人载体有空间、陆地及水下。近年来自主研制开发了十余款机器人及其组成的群体机器人软硬件系统平台。相关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
报告摘要:
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技术近年来受到不少关注。然而,多机智能(群体智能)的机理到底如何?机器人本体如何双向适应?如何应对群规模的扩大?模型如何建立?在协同作业或空间应用上有何特点?尚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及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本报告将围绕多机器人的协同搬运、装配、大规模异构机器人集群扩展障碍突破,以及在面向复杂使役环境时的协同操作与技巧学习,从运动学、动力学建模出发,到与目前机器训练类方法的对比,再到多(群)机器人基于局部动力学伺服的集群控制、非直接通信、和群平台创制和应用等,与大家分享报告人及其团队的研究体会。